展會簡介

2016香港設計營商周(Business of Design Week)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伙伴城市芝加哥帶來創(chuàng)新科技、都市城建等熱點話題,本土設計師探討居住空間解決方案,與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們分享創(chuàng)意實踐的成功經(jīng)驗。

  • 地下室發(fā)現(xiàn)未來社區(qū)新可能

    Q: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北京將于2017年完成地下空間的綜合整治,不再允許地下室作為居住空間使用,這會對地瓜社區(qū)造成影響嗎?

    A:整個北京現(xiàn)在的人口是2400萬,人口壓力導致城市資源緊張,如何有效地進行人口疏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所以一方面政府提出整治地下室,一方面還是有很多人住進來。地瓜社區(qū)是公共空間而非居住空間,目的是希望能在這個過渡時期,幫助更多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從而搬出地下室,所以這和地下空間的綜合整治其實是不違背的,沒有人愿意永遠住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

    Q:將地下室改造為公共社區(qū),那之前居住在地下室的居民怎么辦,會不會侵占他們原有的生活空間?

    A:北京每個社區(qū)每棟高于十層的房子都有地下室,都有居住者。我們不會改造社區(qū)中所有的地下室,而是將社區(qū)中的一個地下室改造為公共空間,用這一個來連接周邊九個地上和地下的社區(qū)。特別要說明的是,我們不會刻意強調(diào)所謂地上和地下居民的區(qū)別,他們可以平等使用這個空間,利用這個空間來創(chuàng)造價值。

    Q:地下室原本是按照防空洞的標準修建的,如果要將之改造成社區(qū),會不會有所限制,或者和原來的功能出現(xiàn)沖突,有違建的風險?

    A: 1986年開始,北京規(guī)定十層以上的居民樓必須建防空地下室,但因為缺乏有效維護和管理,目前地下室的狀態(tài)很難作為人防設施來使用,政府也很希望能把這個空間通過另外的方式重新恢復活力。通過我們的改造,地下室的條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無論是通風還是環(huán)境,都和正常的地面空間沒有明顯差異,你感覺不到你在地下。而這些通風、消防等方面的改造,其實都是政府資助改造的,所以也避免了違規(guī)修建的問題。

    Q:地下室改造涉及到行政機構、物業(yè)、小區(qū)居民等多方的利益,如何平衡他們之間的關系?

    A:在實施改造過程中,當然會和來自物業(yè)、小區(qū)居民等各方面打交道,當然也會涉及到一些利益上的沖突,所以其實這個項目難就難在,面對社區(qū)各種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怎么能夠找到相對公平和平等的方式,讓彼此都能接受。這可能是超出了設計范疇以外的一件事情。要說具體方法,說句實在話,也就是溝通。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需要想盡一切辦法用他們的語言來溝通。 因為語言是帶有階級性的,所謂“對什么人就說什么樣的話”。當你能夠用不同的階級的語言去跟他們進行對話的時候,實際上你是可以獲得比較好的溝通方式,簡單概括來講,就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Q: 地瓜社區(qū)建立在人們原本不愿輕易踏足的地下室,如何吸引人們在這里參與共享?

    A:居民可以在這個空間創(chuàng)造價值,這點很重要。我們不希望人們來到這里只是出于獵奇心理,看一看,拍張照片就走了。我們要的不是景觀消費,而是社區(qū)中的居民,或者是附近的居民真的可以思考“我能利用這個空間做點什么”;比如用來開自己的輔導班,來做兒童的社交派對等等。舉一個在地瓜社區(qū)可以見到的具體的例子:兩個家庭周末到這,兩個爸爸到健身空間做健身,一個媽媽在閱讀空間看書,還有一個媽媽帶著兩家的孩子在游戲空間玩樂高,過了一個小時以后,他們在網(wǎng)上預訂了一個麥當勞套餐,然后花40塊錢租了社區(qū)里的電影院,接著兩家在這個電影院里看了一部動畫片,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未來的社區(qū)生活模式。

    Q: 地瓜社區(qū)項目涉及到了很多設計學以外的范疇,例如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你如何看待設計面臨跨領域跨學科的問題?

    A:我認為是什么專業(yè)并不重要, 我認為最重要的核心是我們設計師如何能夠跳出自己的圈子,更加廣泛的去看看我們這個世界到底是什么, 我們的社會到底是什么樣子,這不是上上網(wǎng)就可以搜索到的。如果可能的話,設計以外, 設計師需要去更多要考慮一些別的方面,而不是為了參加比賽,為了獲獎而完成設計。在我的團隊中也有許多不同學科的專業(yè)人才,我們都在互相學習。

    Q: 未來是否會將地瓜社區(qū)延伸到其他城市?

    A:我們在做地瓜社區(qū)的同時,也在研究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亞洲的高密度城市里,社區(qū)如何制造更多的凝聚力,形成新的社區(qū)產(chǎn)消模式?目前也有其他城市的項目在找到我們,但只是接洽中,具體的合作形式尚未明確。我個人的性格比較享受過程,所以如果要在新的城市開始做地瓜社區(qū),需要依靠更多的調(diào)研,再來考慮合理的實現(xiàn)形式。

  • 家居用品的情感聯(lián)系

    Q:中國的家庭開始越來越重視家居用品的搭配,您是怎么看待這個現(xiàn)象的?

    A:我覺得這很有趣。前幾天我還跟別人討論過這個現(xiàn)象。在生我育我的歐洲,當大家挑選家居用品時,主要考慮的除了功能、產(chǎn)品優(yōu)點,還會有外觀,觸感,還有人與用品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如今的中國人除了考慮功能價值外,也逐漸開始看重產(chǎn)品的情感價值,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我從事設計已經(jīng)很多年了,據(jù)我的經(jīng)驗看,五年之前,大家還是更為關注家居用品的實用性。而現(xiàn)在,產(chǎn)品本身已逐漸被淡化,情感因素愈發(fā)重要,人們對此也更為敏感。所以我們致力于設計外觀美麗、功能齊全的產(chǎn)品,也希望加強人與物品之間的情感紐帶。

    Q:您設計的方向眾多,尤其是廚具,請問哪類型的設計最得您心?

    A:于我而言,很難說哪一個最得我心?赡苁且驗檫^去我們設計的種類較為單一,這就成為了我們的標簽。我們設計了很多廚具,所以很多人會走到我們跟前問我們是否會設計其他的廚具。但是對我們而言,重要的是每天走進工作室時,被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物觸動,喚醒靈感,然后制作出新奇而獨一無二的產(chǎn)品,而非永遠只是重復和重復。我的確喜歡家居用品,不只是廚具,而是廣義上的家具用品。因為人往往很容易跟這些物品產(chǎn)生溫暖的情感聯(lián)系?萍家部梢耘c人產(chǎn)生聯(lián)系,只是這種聯(lián)系不大一樣,家具的聯(lián)系更為親切,也更為容易令人感動。作為人類,最基本的就是互動,人際間的互動。對于身處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人而言,這一點是互通的。因此對于設計師而言,最基本的也是設計產(chǎn)品,并締造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的感情體驗。

    Q:產(chǎn)品在具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同時,如何拉近與人的距離?

    A:就像我們的咖啡機,在科技層面上,是一部非常高科技的咖啡機。但是社交層面,只是讓大家坐在一起,享受一杯醇香的咖啡。對設計師而言,挑戰(zhàn)就是將這兩者完美融合一起。否則,產(chǎn)品本身并沒有那樣高的價值。如何創(chuàng)造人與產(chǎn)品的聯(lián)系,對我們而言具有深厚的意義。我個人認為,一些高科技產(chǎn)品失敗的原因在此。人們理解不了產(chǎn)品的意義,無法聯(lián)系他們各自的生活。這是一個脆弱的,而需努力維持的平衡。這是設計師最大的挑戰(zhàn)之一。

    Q:你們怎么讓靈感源源不斷地產(chǎn)生?

    A:其中一個原因是堅持做各種各樣的設計。另外還要跟不同的客戶合作。我們不僅跟國際大型品牌合作,也會跟小型創(chuàng)業(yè)公司合作。那些小型公司往往由一群工程師手持部分資金創(chuàng)立起來,期待著改變未來。例如,我們設計了一款革命性的耳機,這款耳機不僅用于聽音樂,還有其他別的用途,這是一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這就是我們產(chǎn)生新想法的源頭。不斷接近我們身處的世界,這會讓我們帶上“眼鏡“看待身邊的一切,改變我們的視覺和想法。有趣的是,帶著這個“眼鏡”,你會對身邊事物有了新鮮的看法。這非?帷

    Q: 這是你們第幾次參加設計營商周?

    A:這是第一次。我們來香港已經(jīng)是第九年了,今年是我們第一年來設計營商周。這可能是我的錯。我們太專注于自己的設計,往往會跟這些活動擦肩而過。我們也極少公開講述自己的工作。所以,這對我們而言非常新鮮。到時候會有很多香港設計師來看我們,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們是從事什么樣的設計。這會非常有趣。

  • 在食物鏈中發(fā)揮設計作用

    Q:多數(shù)的人對飲食設計并不是特別的理解,我們可以將之理解為一切與吃有關的行為的設計嗎?這更像是一種行為的藝術?

    A:當我開始作為一個與食物設計相關的設計師工作的時候,并沒有其他的先例可以給我參考或者比較,后來人們開始告訴我,我是一個食品設計師。 我想這是有意義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會實際設計食物,我寧愿說我是一個“飲食設計師”,因為我的設計靈感來自動詞的飲食。 我喜歡自然的食物,并使用它去工作,例如,研究吃飯的心理,分享食物的行為,理解食物來自何處等。

    Q:可以詳細跟我們談談飲食設計會具體涉及有關飲食的哪些方面嗎?

    A:首先我不是廚師。我與廚師合作,但我的職業(yè)和廚師不一樣。我認為食物不僅發(fā)生在餐館。我喜歡與母親合作如何讓你的孩子吃蔬菜,我與醫(yī)院一起工作,看人們?nèi)绾斡洃浭澄。容易獲得食物的人似乎并不重視食物。 這導致很多的浪費,一方面,許多人都忘記了如何做飯,什么是真正的食物,并了解質(zhì)量。 另一方面,你看到窮人吃垃圾食品。 購買含有廉價脂肪和糖的食物比新鮮農(nóng)產(chǎn)品便宜。所以你不僅需要教育人們,還需要和政府和食品公司共同努力。所有這些東西都在廚師的領域之外。很長時間設計師在食物鏈中沒有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也許只有作為包裝設計師或產(chǎn)品設計師去生產(chǎn)食物包裝或者餐具。世界上有很多有問題的食物,我們需要開始以我們從未想過的方式改變。設計師可以是科學家,農(nóng)民,母親和市場之間的橋梁。這就是我理解的食物設計,它應該有助于以積極的方式創(chuàng)新。

    Q:是什么機緣促使你投入了這一個新的設計領域?

    A:當我是一個學生時,沒有像食物設計一樣的東西。但我在設計學院學習設計的時候發(fā)現(xiàn)很多設計都與食物相關,而我可以表達得更好。于是我開始參與與食物有關的設計,我做了一個白色的葬禮作為我的第一個項目,然后它花了我一些時間,讓我充分了解到設計結合飲食的潛力,F(xiàn)在我看事物的時候,通常覺得是食物將一切連接到這個世界上。世界根據(jù)我們每天選擇吃的東西塑造,食物連接到情緒和記憶。食物可以把人們粘在一起,但也可以分開。食物給了我們意義和營養(yǎng),但它也可以使我們生病。 所有這些東西都在激勵我與食物合作。

    Q:我有一本很喜歡的書,是中國版VOGUE服飾與美容的主編寫的,英文譯名叫做《TABLE SETTING:A TIME FOR LOVE》,里面分享了很多餐桌布置的案例,在里面她分享了一個觀念,餐桌布置提升生活的品質(zhì),為家人分享食物的樂趣,您會熱衷于布置餐桌嗎?您自己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A:食物和我們的身體每天至少見面3次,所以我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喜歡簡單的,優(yōu)質(zhì)的食品。我不在家里做任何極端的晚餐,也并不會把自己的餐桌布置得像一個馬戲團,如果我有時間,我喜歡嘗試更多,但我是職業(yè)婦女,這意味著我不總是有時間做飯。 當我的兒子(兩歲)在我做飯的時候哭泣,我會很快做飯!

    Q:當你看到人們從你的作品中獲得觸動的時候,你感覺如何?

    A:這是最偉大的禮物。

  • 環(huán)境影響食物的表現(xiàn)力

    Q:您參與設計了很多亞洲的項目,比如元創(chuàng)方、唯港薈等,哪個最印象深刻?

    A:我覺得我們工作最有趣的一點是,每一個項目都是一個挑戰(zhàn),都伴隨著很多讓人激動的事情。你說的那兩個項目,是真的直擊我內(nèi)心,讓人深刻的。元創(chuàng)方是一個很有意思的項目,我們要將很多有意思的東西結合起來,為城市創(chuàng)造出很特別的東西。他不止是一個項目的,是社會層面的項目。雖然是很小的項目,但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大的,因為包含了很多東西。我們也很喜歡唯港薈這個項目?蛻羰且凰髮W,他們對于酒店的設計更多的是一種調(diào)研,沒有給們提供任何材料,使得我們可以更自由地探索。每次來香港,我們還會跟唯港薈的團隊見面,他們總會問我們酒店設計有什么新方向。很幸運能參與到這樣一個酒店設計調(diào)研項目中。

    Q:在這么多不同國家的項目,你們是怎么處理文化差異的呢?

    A:最主要是學會傾聽;另外,我覺得餐廳設計,最重要的一點是團隊合作,你需要跟你的組長,跟你客戶一起合作;從當?shù)爻霭l(fā),因地制宜,而不是將自己的觀點強加進去;團隊中的成員也會跟你一起來跟你合作創(chuàng)造這個餐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當?shù)氐脑O計師。在中國,大家喜歡一家人一起吃飯,所以你就要設計一個比較大的桌可以供整個家庭使用,而在歐洲則不會使用這么大的桌子。我覺得我們的工作最大的樂趣是,當要為一個地方設計一個餐廳的時候,你需要去那個地方的餐廳去觀察、調(diào)研;觀察當?shù)夭蛷d的消費者的行為、習慣;從而做出合適的設計。

    Q:你對餐廳設計、食物設計之間的關系,有什么獨特的見解?

    A:我覺得重要是,你在中間的哪些部分花了多少精力;飯桌上進行的事情,對設計很重要的,從食物設計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吃什么菜系會影響到餐具使用、桌布等方面,從飯桌上食物開始設計,是很重要的。通常我們需要跟制作組合作,討論我們使用的材料,設計的故事,確保桌面上的食物帶給客人同樣的感受。比如說,你要做一個原生態(tài)、鄉(xiāng)村的餐廳,比較多是手工、自然的元素,而不是奢華的東西。

    Q:所以您覺得餐廳會影響人的用餐習慣?比如在麥當勞,人們不是很愉悅,但是在你設計的餐廳就餐,會很享受。

    A:我覺得會的,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不相信這點,我不會做現(xiàn)在的工作;你不會去看起來很糟糕的餐廳,除非他的食物、服務超級好;我不認為設計是唯一個決定心情的因素;比如說一個餐廳很漂亮,但是食物很爛,你也不會想去第二次,這些事每一個方面都配合起來的。如果一個餐廳真的很漂亮、食物很好吃,讓你感覺吃的很自在的話,你會經(jīng)常去,帶你的朋友、家人一起去,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我們是在講跟食物一樣的事情,如果食物關于原生態(tài)的、關于愉悅的,那我認為,設計就要去講述跟食物一樣的故事,這樣才會真的有意義。所以我們才會跟廚師和餐廳老板合作如此緊密。所以我們的設計可以反映出來這個餐廳想要表達的是什么。如果你想客戶坐在餐廳三個小時的話,就要用很舒服的椅子;如果想讓客戶流動很快的話,就用長凳,這些都是體驗設計;根據(jù)不同文化、消費者的習慣去設計。

    Q:在香港,如果打10分嗎,可以到7、8分的餐館的設計是?

    A:我推薦這幾個,Rhoda:在上環(huán),他的主廚是很年輕的主廚;推薦理由,是設計很漂亮,同時也有很完美的食物;Mott 32:在中環(huán),是一家中國粵菜的餐廳,非常西化,那里的氛圍真的很好;是我們西方人嘗試中餐的入門地點; chairman: 在元創(chuàng)方附近,一家在kongyong street的粵菜,家常菜,食物都主要關于原材料,非常地自然、新鮮,推薦這家餐廳主要因為食物、不是室內(nèi)設計。我真的很喜歡點心,香港很多吃點心的好地方。

  • 用語境藝術的手法做設計

    Q: 我們知道,您原本是一名鐵匠,您是怎么樣進入設計領域的?   

    A:基本上,我不算是一個設計師,我原是一名鐵匠,之前在一座城堡從事鐵匠工作工作;學的是語境藝術設計。當你用語境的方式去做一些空間中的產(chǎn)品設計的時候,這樣我就進入來設計領域。用語境藝術的手法,去做產(chǎn)品,其實類似于設計。所以我成為一個設計師的機緣是,我用語境的手法,去做跟空間互動的產(chǎn)品。

    Q: 您對未來的食物設計有什么期望么?

    A:我認為,不同學科之間的界限,會逐漸消失。我們?nèi)缃衲芙佑|各式各樣的工具,更多地用軟件而非硬件工作。各個學科之間的界限和障礙會逐漸消失,各個領域會更多合作,廚師和設計師之間的差異、設計師跟工程師之間的差異、工程師跟制造商之間的差異等等都會越來越小。我們能看到各學科更為融合。

    Q: 除了食物產(chǎn)品設計,您還會去嘗試其他領域產(chǎn)品設計嗎?    

    A:目前主要是在做跟食物相關的產(chǎn)品,但是我也會做一些其他的;因為當你做了一件事情的時候,人們會看到,會成為你跟人們熟知的原因。我目前大多數(shù)對項目與食物有關。

    Q: 您的日常有什么愛好?  

    A:我的工作就是我的愛好。我希望我可以有一個愛好,可是我沒有時間。我覺得我的工作由很多部分組成,其中關于語境的、探索的東西,就可以算是我的愛好吧。去做真正制作一件物品,就是我的愛好;去學一些制作方面的科技、生產(chǎn)方面的技術,這些就是我的愛好。

    Q: 您最喜歡中國的什么食物?   

    A:我喜歡街邊、新鮮的食物,因為在美國,對亞洲的食物的看法是很固定的;但是在亞洲他的原料都是很新鮮的,我喜歡在中國的中國的食物,而不是在美國的中國食物。因為他們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 建筑設計中綠化的力量

    Q: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您踏入建筑設計這個領域的?

    A:這非常有趣,我的父親有八個兄弟。他們的房子位于Noto半島,日本一個非常鄉(xiāng)下的地方。小時候我會在叔叔們的家中玩耍,對這些不同的空間著迷起來,老房子與周圍環(huán)境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與自然親密關系的空間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加上我的父親是一個木匠,每次我們經(jīng)過鄉(xiāng)村,母親都會自豪地指出父親建造過的房子,這自然導致我走向?qū)W習建筑的道路。當我作為一名建筑學生的時候,我回想起一家著名的戲劇公司SCOT在日本山區(qū)附近的Arata Isozaki的Toga戶外劇場的表演。 我對他們在建筑設計中很好地利用空間環(huán)境進行活動的方式印象深刻,它激勵了我將我的空間理念從住宅擴展到公共。

    Q:什么樣的建筑設計最容易打動您,為什么?

    A:在我的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個事件都很重要,特別是涉及人和空間的事件。我相信,建筑設計可以提供這些事件的背景,這可以加強生動的記憶,使一個人的生活中更有意義。當我們通過小心引入自然光,風和季節(jié)性景觀進入到建筑,這座建筑就可以提供獨特的體驗機會給到人們,讓人們對空間及其周圍環(huán)境產(chǎn)生更深的感情。

    Q:作為一名日籍設計師,您覺得日式建筑風格和越南的建筑風格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設計過程是否存在什么困難?

    A:在越南的環(huán)境中,我偶爾受到日本和越南社區(qū)的文化相似性的影響。由于我目前居住在河內(nèi),越南北部,這個地區(qū)經(jīng)歷4個季節(jié),類似于日本和中國。 因此,根據(jù)我的生活方式,在日本學習和工作,我能夠利用類似的空間哲學為越南建筑服務。我們有共同的想法,例如使用自然資源,如光,風和水創(chuàng)造舒適的空間。然而,日本和越南之間也有差異。 最大的區(qū)別是全年的濕度非常高。 自然風有助于減少由濕度引起的不舒適狀況。 由于減少了建筑材料的熱輻射,越南人需要更大的空間。

    Q:越南城市目前面臨著生活環(huán)境惡化和人口過度擁擠的局面,事實上中國也是如此,在建筑設計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A:在東南亞,由于熱帶氣候是植物生長的理想條件,如果人們了解綠化對我們有多重要,就很容易將綠化引入城市建筑設計。垂直和高架的景觀在建筑空間很容易實現(xiàn),但我們認為綠化將給城市居民帶來許多生態(tài)和人類福利。這些不僅僅限于蔬菜,花卉和藥物等可食用產(chǎn)品,還包括通過葉子的樹蔭,自然風的可視化,保水能力,穩(wěn)定的室內(nèi)溫度等環(huán)境因素。城市綠化也將增加社區(qū)的社會凝聚力,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 真實數(shù)據(jù)最震撼人心

    Q:大數(shù)據(jù)時代已經(jīng)到來,以前說故事的方式可能比較平面化,現(xiàn)在會更加的三維跟立體,你是怎么看待這一現(xiàn)象的?

    A:在大數(shù)據(jù)的世代,我們應該多加注意私隱的問題。現(xiàn)在的網(wǎng)絡互動會因應用戶的喜好以度身訂造網(wǎng)上的內(nèi)容,這些都稱作過濾泡(Filtering bubbles),比如說不同用家在谷歌上搜尋相同關鍵字會顯示出不同的內(nèi)容。早前就因應監(jiān)控議題做了一個穿載式裝置《Collar AG》,是以物聯(lián)網(wǎng)(Internet of Things)概念,將未來時裝潮物介入空間打造的一個全新體驗。下一波,植入身體的科技將會普及,并且跟VR虛擬實境眼鏡流行得一樣迅速,我們以自由換取得來的方便,取舍更難。

    Q:做過這么多裝置藝術展,有哪個作品讓你印象最深刻嗎?什么樣的作品最能打動你?

    A:難選。說說最近在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jié)(Ars Electronica )展出的《輻射界》吧,作品由2014年日本回來埋首,今年因應切爾諾貝爾核災30周年和福島5周年地震記念而做了《輻射界》裝置。我認為真實數(shù)據(jù)是最能振攝人心。

    Q:內(nèi)地現(xiàn)在有 “斜杠青年”的概念,用來形容年輕人有多樣的身份和角色,他們身上通常不止一個標簽,例如你既是策展人又是音樂人,你怎么看待這個現(xiàn)象?

    A:斜杠青年的現(xiàn)象大抵是因為社會結構和媒體轉型,是無可避免的。在我看來,“斜杠” 也要找出平衡點,另外也要放眼世界,將目標清晰實行。

    Q:策展跟做音樂,你更喜歡自己哪個角色?你是怎么兼顧這些角色的?

    A:兩者性質(zhì)與受眾都不同,策展人比較著重策劃的部分,而造音樂是創(chuàng)作者的身分;只能說大家都是雕琢出不同的成果。早前策展是臨危受命,現(xiàn)時比較專注創(chuàng)作方面,另策展都要因天時地理人和,可能明年再會有機會擔當策劃的角色吧。>

    Q:這是你第幾次參加設計營商周?對此你有什么期待?

    A:應該是第四次。期待深入了解芝加哥的設計藝術文化和對未來科技發(fā)展的方向。

    Q:你的作品常常表達新媒體和科技介入生活的議題,在您的作品《DynamiCity GenType》互動墻這個作品里,你希望傳達什么想法?

    A:《DynamiCity GenType》是一個以不同的城市數(shù)據(jù)去呈現(xiàn)出字體設計的動態(tài)雕塑,帶出展覽的品牌形象以及主題 “Dynamicity”,同時間也引起了香港和深圳巿民對自己生活的城巿急促變化的關注,以更深入的角度去了解這存在于同一個國家的兩個城巿的社會問題。比如作品的 “D” 字以深港兩地的人口密度 (Density)去比較,影像隨數(shù)據(jù)不同呈現(xiàn)出立體字形粒子密度的關系。

  • 空間設計給城市帶來樂趣

    Q: 是什么樣的機緣巧合讓您踏入設計這個領域的?什么樣的設計最容易打動您,為什么?

    A:URBANTAINER由Jiwon Baik和我共同創(chuàng)辦。 Jiwon是一個建筑師,而我則是室內(nèi)設計師。 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通過不僅僅限于建筑和室內(nèi)設計,給城市和任何空間帶來歡樂和樂趣。 我們專注于為模塊化架構的社會問題創(chuàng)建解決方案。

    Q: 您眾多的作品中哪件最能代表自己?請介紹一下創(chuàng)作理念或背后的故事。

    A:我們通常從從經(jīng)營理念,品牌標識,空間身份,建筑,室內(nèi),平面設計等開始我們的創(chuàng)意方向, 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緊密結合使得品牌概念和空間設計之間的深度整合成為可能。比如我們的項目 Common Ground(COMMON GROUND 是由200個貨柜拼合而成的三層巨型貨柜屋商場,是全世界最大的貨柜購物中心,藍色的外表和獨特的設計風格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去年實現(xiàn)了3百萬游客和2.5萬美元的收入,也贏得了包括IDEA在內(nèi)的世界3大設計大獎。正如前面所說,我們的設計專注于空間與人之間的溝通,而不是設計本身。 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來自于我們的設計理念,經(jīng)驗和不斷的討論,不僅來自設計師,還有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

    Q: 作為來自韓國的設計師,能否為我們介紹一下韓國室內(nèi)設計行業(yè)的發(fā)展現(xiàn)狀?

    A:韓國在各個方面的吸收和進步是驚人的。 韓國設計業(yè)根據(jù)多年來積累的數(shù)量在質(zhì)量方面取得進展。 韓國設計的影響基于內(nèi)向內(nèi)容的產(chǎn)生而增長。 韓國設計師的影響力在諸如城市再生、品牌與客戶等經(jīng)濟和社會方面的多個領域中增長。

    Q: 您在中國有項目嗎?是否打算開拓中國市場?能否對中國的室內(nèi)設計界提一些建議?  

    A:自2014年以來,我們一直致力于中國客戶的項目。 比如2015年起,我們一直致力于在中國推出新的餐飲品牌,開發(fā)品牌形象和空間品牌,F(xiàn)在,我們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在中國開設北京辦事處。 我們希望在中國開始新業(yè)務,啟動旨在解決千禧一代問題的容器模塊化架構項目。

  • 周子書

    地瓜社區(qū)創(chuàng)始人

  • Nicol Boyd

    蘇格蘭設計師

  • Marije

    荷蘭第一個“飲食設計師”

  • Tina Norden

    室內(nèi)設計師及建筑師

  • Martin

    產(chǎn)品設計師

  • Takashi Niwa

    日本建筑師

  • 張瀚謙

    香港青年藝術家策展人

  • 鄭然珍

    URBANTAINER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 deTour2016

    豐富活動打破常規(guī)

  • DFA Award

    三項個人殊榮頌揚非凡成就

  • 品牌亞洲論壇

    回顧與前贍設計業(yè)界動向

  • 食物與設計論壇

    探討味蕾的視覺感受

Commerce Re-shaped

Commerce Re-shaped

Brand, Image & Media

Brand, Image & Media

品牌亞洲論壇(一)

品牌亞洲論壇(二)

DFA設計獎頒獎典禮

國際設計聯(lián)席會議2016

FASHION ASIA 2016 HONGKONG : 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 Showcase (27.11 – 04.12)

detour 2016 (24.11 – 04.12)

重點會議(一)

傳意與設計

產(chǎn)品與設計

DFA:給亞洲設計

國際設計聯(lián)席會議2016

亞洲知識產(chǎn)權營商論壇

設計及創(chuàng)新科技博覽

FASHION ASIA 2016 HONGKONG : 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 Showcase (27.11 – 04.12)

detour 2016 (24.11 – 04.12)

重點會議(二)

科技與設計

工作空間與設計

食物與設計

設計背后 : 芝加哥千禧公園

設計營商周晚宴

亞洲知識產(chǎn)權營商論壇

設計及創(chuàng)新科技博覽

FASHION ASIA 2016 HONGKONG : 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 Showcase (27.11 – 04.12)

detour 2016 (24.11 – 04.12)

重點會議(三) : 文化與大都會(一)

重點會議(三) : 文化與大都會(二)

設計及創(chuàng)新科技博覽

FASHION ASIA 2016 HONGKONG : 10 Asian Designers To Watch Showcase (27.11 – 04.12)

detour 2016 (24.11 – 04.12)

圖片說明 邊走邊看好設計 2016北京設計周
圖片說明 摩登東方設計上海 第22屆中國國際家具展覽會
Director 監(jiān)制
高翔 Sean K
Editor-in-Chief 主編
顧文靜 Pepper Gu
梁銘杰 Major Leung
駱蔚嫻 Abby Lo
Editor 編輯
滕夏楓 Summer Teng
孫君華 Mathilda Sun
Designer 設計
黃燕妮 Yanni Huang
Engineer 前端
張冰玲 Bingling Zhang